客家人除干農活外,做特殊工種的也很多。如燒窯(燒罌缽、燒磚瓦、燒石灰)、砍伐木材、建房屋、做庵堂、建寺廟等等。這些特殊工種,都必須請師傅及很多農民工,才能完成任務。因此在這些工種中,每完成一段工程后,為更好地完成全部工程,使工人增營養健身體,主家或師傅頭都要請師傅、工人加菜聚餐。這餐飯客家人叫"打牙祭",主家叫"做牙祭"。
"打牙祭"的時間,要根據各工種而定。如燒罌缽、燒磚瓦的在做滿一窯或二窯貨后,窯主請工人做一次牙祭。建房子因時間長,則每月農歷初二、十六做牙祭。初二的一般由東家請;十六的則由領頭師傅敬伯公仙師后,由師傅頭請。如果房屋全部完工,建房東家則大請師傅、工人,這叫"下水牙祭"。庵堂、寺廟竣工后,由寺主請"完工牙祭"?撤ツ静膭t砍完一批樹,做好頭、裁好樹尾,準備背下山或到河邊放排時,由山主或樹老板做一次牙祭等等。
"打牙祭"的菜肴多為"三牲"肉類(豬肉、雞鴨肉、魚),但大多數又以狗肉為主。在"打牙祭"時,根據各工種,在吃飯時要說好話。如燒瓦的要說:喝白酒、燒白瓦(紅瓦是走火的廢品),又如上山砍樹,不能說"倒樹",要說入樹山(與"壽山"諧音)等等。
"打牙祭"的習俗,目前仍在一些客家地區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