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白菜白斑病
|
白斑病主要為害葉片。發病初期,葉面散生灰褐色圓形斑點,后擴大成圓形、近圓形和卵圓形的病斑,直徑為6-10um。病斑中央部分逐漸由褐色變為灰白色,周緣有白色或淡黃色的暈圈。葉背病斑與葉正面 相同,但周緣微帶濃綠色。多數病斑連片后即成不規則形,引起大片枯死?諝獬睗駮r,病斑背面出現淡灰色的霉狀物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末期病斑呈白色,半透明,易破裂穿孔,似火烤狀。
二、 病 原
本病由白斑小尾孢(Cercosphorella albo-maculans Sacc.)侵染所致。本菌為半知菌亞門小尾孢屬真菌。菌絲體蔓延于寄主細胞間,無色,有隔。分生孢子梗數根至數十根成簇,從葉背氣孔伸出,短小、正直或稍彎曲 ,頂端圓形,著生一個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無色,線形或鞭狀,直或稍彎曲,有3-4個橫隔,大。矗埃叮×2-2.5um。
三、 發病條件
病菌主要以菌絲體,特別是分生孢子;康木z塊在病葉中越冬,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越冬。環境適宜時從這些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,隨風雨傳播。落在寄主葉面上分生孢子發芽后自氣孔侵入,引起初次侵染。發病以后,從病斑上繼續產生分生孢子時行重復侵染。
四、 防治方法
1、加強栽培管理:收獲后進行深耕,促進病殘體腐解,消滅病菌。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隔年輪作。增施糞肥以提高白菜抗病性。
。、種子消毒:必要時可在50℃溫水中浸種20分鐘,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,晾干后播種。為避免影響發芽力,應先進行少量試驗。
。、利用抗病品種: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,各地可采用適于當地的抗病品種。
。、藥劑防治:可結合霜霉病進行噴藥。常用藥劑有: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;50%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;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!